9月8月20-21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要求,研讨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为制造强省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由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圆满结束。
根据省教育厅意见,本次研讨会共邀请省内30余所本科高校参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省教育厅发规处处长储常连应邀参加了会议,各有关本科高校校长或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相关专业负责人共170余人参会。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等单位7位院士、教授和专家为大会作了专题报告。会议主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十三五’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战略”高级研修班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产业教育互动、专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机电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研讨。
研讨会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8月20日下午,研讨会进行第一阶段,由安徽工程大学校长刘宁教授主持。会上,省教育厅李和平副厅长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安徽高等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和安徽省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一次重要会议。结合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他从进一步调整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育人、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指导意见。
随后,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陈学东院士以及刘宁教授分别以“智能互联时代的制造业变革”、“关于优秀工程师培养的思考”和“中国制造2025与教育教学改革”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杨善林院士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资源观、融入互联网资源的制造业发展、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互联时代的制造工厂管理科学问题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新态势;陈学东院士从优秀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程师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优秀工程师的素养以及优秀工程师培养和团队建设的理念和思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工程师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刘宁教授结合自己在清华大学参加的“中国制造2025与‘十三五’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战略”高级研修班内容,从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中国制造2025与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并重点介绍了该校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
8月21日上午,大会进行第二阶段,由安徽工程大学副校长叶常林教授主持。省教育厅发规处处长储常连博士、芜湖市人民政府张东副秘书长、中国科技大学竺长安教授和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潘晓勇博士分别以“全面深化改革,迎接大学教育革命”、“芜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及构建产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系体系的几点考虑”、“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制造理论及其应用”和“长虹智能制造与人才培养”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储常连博士从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入手,并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从知识(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智能化、课堂教学及管理网络和人才培养个性化等方面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迎接大学教育革命进行了阐述。张东副秘书长结合芜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际,从芜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及展望、芜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的核心举措以及构建产业与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思考等方面论述了芜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与高校协同创新的思路。竺长安教授从物联网与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深刻阐述了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介绍了人才培养的经验体会。潘晓勇博士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具体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涵,并介绍了长虹智能制造核心规划与推进成果,阐述了长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具体路径,期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本次研讨会为各参会高校之间以及政产学研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产业合作力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及构建产教协同创新体系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也必将为各参会高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