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天津大学主办,主题为“新工科建设:愿景与行动”,旨在新工科建设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挑战、机遇与路径深入研讨,形成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计划。
来自60余个高校和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发表主题报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会议分别由天津大学副校长余建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主持。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韩筠等参加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发表主题报告。他指出,建设发展新工科,要着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把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由大到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工科建设要植根这一时代背景,在人才培养方面把握好“一魂、三规、三教、两学”,抓好党建铸灵魂;落实规划见实效,把握规律守法则,健全规范立制度;培训教师强核心,更新教材调内容,改进教法增活力;端正学风优生态,培养学生固根本。他指出,建设发展新工科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服务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新产业的发展要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撑,特别是应对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国际竞争的挑战,必须主动布局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教育支撑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他指出,建设发展新工科,要主动面向未来,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六问”,即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内涵建设,形成新工科建设发展体系,充分体现“五强化”:一是强化新工科人才质量的核心定位;二是强化一流工科教育教学的评价导向,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办出一流水平;三是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四是强化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五是强化面向未来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引领。最终实现“八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和协同育人。
研讨会上,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张东晓分别发表了题为“新工科建设路线图”、“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围绕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计算机+’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新工科与新范式”、“应对工学重大挑战及重大挑战学者培养计划”的主题报告。浙江大学作为工科优势高校组牵头高校,介绍了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的编制情况。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一所高校代表先后发言,针对新工科建设与大家分享了各学校的思考与探索。
张大良作大会总结,认为会议研讨内容高深、精准、新实,会议回望了多年来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经验做法,展望了当前和未来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改革重点和核心要素,更重要的是守望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规律。守望使命就是新工科建设要落实总书记讲的“四个服务”,做到“四个坚持不懈”。新工科的课程体系要做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专业老师要与思政课老师同向同行。守望规律就是在新工科建设方面不要操之过急,经济产业发展是快变量,新工科人才培养是慢变量,要处理好两者关系,不要破坏规律、违反规律。他认为,今天的研讨深化了认识、拓展了见识、延伸了学识。对推进新工科的背景、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较复旦会议有了新的认识,下一步要探索新范式。今天的研讨交流还拓展了新工科已有的探索成果和经验做法,使大家在今后的新工科建设中少走或不走弯路。通过对新工科基本内涵、核心要义、主要特征、新工科人才的知识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延伸了学识。
本次会议得到了广泛关注,参会单位非常踊跃,专门设置了分会场,并通过新浪微博进行了网络直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工科建设是全面推进新时期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设并发展好新工科,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